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友活动 >> 正文

三方联动丨校党委书记高明宇率队赴上海调研

    [发表时间]:2025-06-28     [来源]:     [浏览次数]:

6月27日,校党委书记高明宇,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宋少江、翟鑫一行前往上海闵行区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开展专题调研及访企拓岗。闵行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谭瑞琮,临港集团副总裁陈浩,临港集团副总经济师兼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党委书记、董事长施决兵等领导出席座谈,我校48K校友、上海峰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玉林,61K校友、上海耀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清作为园区企业代表在座谈会上交流,各方围绕生物医药领域的校地企协同创新展开深度交流与探讨。

座谈会上,高明宇对闵行区与临港集团的热忱接待表示衷心感谢,对校友企业发展的鼎力支持致以诚挚谢意。他介绍了学校近94载波澜壮阔的红色办学历程,回顾了学校在人才培养领域为行业输送的大批精英,分享了在科研创新方面斩获的累累硕果,阐述了学科建设紧跟时代步伐的科学布局,以及“一校两区”发展战略与配套建设规划。他表示,学校成立了沈阳药科大学康缘现代北药研究院,开启了校企合作新范式,将汇聚各方力量,在科研与人才培养领域实现新的突破。他希望,与闵行区、临港集团在人才培育、前沿科研项目攻关等领域开展全方位、深层次、长期性的战略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发展。未来携手打造产教融合创新高地,培育契合产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梯队,孵化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科研成果,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谭瑞琮对沈阳药科大学高明宇书记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高度赞扬了学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医药人才培养方面的突出贡献,以及令人瞩目的科研成就。他详细介绍了闵行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蓬勃发展的经济态势、高瞻远瞩的产业战略布局、丰富的人才资源,以及区内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潜力,诚挚邀请沈阳药科大学发挥人才与科研优势,与闵行区的产业优势深度融合,共同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宋少江进一步深入阐释了学校的人才储备与技术创新优势。他指出,闵行区和临港集团在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学校在上海设立技术转移中心,将实现学校资源与地方需求的精准对接,提供精准技术服务,促进科研成果高效转化与落地。他希望,各方能深入挖掘合作契合点,充分发挥沈药优势,为区域医药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陈浩在表达热烈欢迎的同时,对传承“马背上药箱精神”的沈药人给予了高度评价,对耀大药业、峰林生物等沈药校友企业选择落户园区表示由衷感谢。他表示,这些校友企业以研发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已然成为园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标杆。陈浩热情邀请沈阳药科大学与园区在共建产业基地、人才培养基地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携手共进,共同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研发的新高地。

翟鑫全面且细致地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在科研领域取得的显著成绩,涵盖已成功转化的6项价值超亿元的重大科研成果、370项待转化的品种技术,以及17个国际联合实验室、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产教融合实践、政校地企战略合作等情况,并结合实际案例,生动地展示了学校与闵行区、临港集团未来合作的方向与具体路径。

施决兵详细解读了临港集团作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综合保税区和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四大功能,重点介绍了“一区一谷一城一江”的特色产业布局、校区企合作共建成果,以及园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规划,他满怀期待,希望沈阳药科大学能够成为园区下一个重要的合作共建伙伴。

郑玉林、李晓清以我校优秀校友企业负责人和园区企业代表双重身份参加座谈,对闵行区、临港集团为企业发展提供的全链条、全方位优质服务表达了诚挚谢意。

郑玉林表示,在企业发展进程中,始终坚守以人民健康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沈药人的专业特长,瞄准国内制药产品的空白领域,积极开展创新研发。他强调,母校是企业发展的坚实后盾,而闵行区、临港集团的全周期服务则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将继续努力,为大健康领域发展贡献更多“沈药智慧”与“沈药力量”。

李晓清回顾了在校求学历程,沈药给予了他生存技能和做人道理,这是沈药人发展的基本底色,是沈药人在医药行业立足的重要根基,衷心感谢母校在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培育和支持,感谢校友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帮助,将一如既往以沈药人扎实、踏实、务实的作风深耕制药领域,为闵行区、临港集团、母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此次调研座谈,沈阳药科大学、临港集团、闵行区三方达成了合作共识,将以“长期合作、协同共赢”为目标,充分整合高校智力资源、地方政策支持以及园区产业生态优势,在生物医药创新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产业项目对接、校友生态共建等领域展开更深层次合作,携手努力为推动区域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为构建“高校-园区-地方”协同创新体系书写崭新篇章。

会后,高明宇一行实地参观了巨翊科技一站式服务平台、上海耀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我校科研处、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研究生院、临床药学院、教务处、中药学院、无涯创新学院、对外合作与培训办公室、校友会办公室、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参加调研。